第114章 赚翻了

sp;“拿防空导弹轰?抱歉,一艘船上的防空导弹,不论远中近程,加起来也超不过百发。”

  “那密集阵呢?也不是不能用,但总共才两千发弹药,撑不到一分钟。面对上万台无人机,总不能永远打不完吧?”

  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  “让士兵在甲板上拿枪打?”王金武直接否定了这个主意,“这根本不可能。”

  简直是毫无希望。

  一旦所有导弹和炮弹耗尽,那就会被对方随意宰割。

  所以,当数量达到一定量级时,就会产生质的变化。哪怕双方实力悬殊,只要数量够多,照样能让漂亮国头疼得不行。

  过了二十多年,漂亮也被折腾得够呛。

  那些穿着拖鞋的武装力量,仅靠无人机,就多次宣称击中了漂亮航母,而漂亮竟然连承认都不敢。

  祁光远的想法很简单:质量不足,那就靠数量弥补。狠狠地堆上去,把对手压垮。

  这也正是如今的发展策略——虽然暂时还打不过漂亮,但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进步和成本的降低,也能让他们尝尝厉害。

  杨教授拍拍祁光远的肩膀笑道:“你这番话,真是让我们豁然开朗!”

  “我只是随便说说,没什么成熟的见解。”祁光远笑着回应,“要是真能帮上忙,那当然最好了!”

  杨教授深吸一口气:“我还得好好想想,写成论文。”

  祁光远只是笑着点头:“那挺好的。”

  两人继续深入讨论了一会儿。

  后来,杨教授和王金武带着无人机的相关资料满意地离开。临走前,王金武偷偷提醒了祁光远一句:

  卖钢管和零件没问题,但绝对不能卖武器。

  祁光远心里清楚得很。

  “没错,我卖的就是钢管、钢铁和一些小零件,什么时候卖武器了?谁卖武器了?我祁光远可是最爱和平的人!”

  日子过得很快,祁光远又见到了王金武。

  这次是王金武悄悄来找他的。

  “什么?要我生产设计无人机?”祁光远眼睛都快瞪出来了。

  “杨教授写的论文让军方很重视,我们也想试试,可条件不够!”

  王金武也挺无奈地说:“现在全国做无人机的企业里,你这里的水平最高,还经历过实战,所以我们更希望能听听你的想法!”

  “所以选中我了?”祁光远问。

  “国内在无人机方面确实没什么成果!”

  王金武接着说:“打算从你这儿开始试试,你负责无人机的生产和设计,还有研发,还有海外买家的信息,我会提些建议,也会采购!”

  “我去……”祁光远自己也没想到,金山重工一下子就变成重点扶持的公司了。

  这相当于直接接了国单。

  虽然利润不高,但至少能维持下去。

  “那我再注册个金山无人机公司?”祁光远琢磨了一下,说道:“专门搞无人机、机器狗、遥控无人船之类的?”

  “机器狗?遥控无人船?”王金武愣住了,“这是什么玩意?”

  祁光远解释:“遥控无人船,能造得特别低矮,基本没有雷达反射,也没什么红外信号,远距离很难发现,特别适合偷袭,或者埋伏在港口出口守株待兔。”

  “还有机器狗,在城市环境下腿细不太好用,但在巷战里,这种机器狗很适合冲在前面侦察、吸引火力然后偷袭。”

  “我们可以搞机器狗加无人机的组合,无人机把机器狗送到楼顶,然后机器狗挨家挨户搜查。”

  王金武不得不承认,祁光远的想法确实让他有点震撼。

  想想,还真有可能实现。

  王金武深吸一口气:“我们需要签严格的保密协议,还得找一批懂这个领域的人才!”

  “你可以自己安排金山无人机这边的人事,不过既要组织的人,也要军方的人,金山重工可以占一定股份,但国家必须占主导,国家占百分之五十一,你只占百分之四十九,这点你也得明白!”

  祁光远点了点头。他也明白,打仗这种事关乎国家大事。

  如果全权交给他,那就是对国家不负责任。其实,这边给他的权限已经不小了。

  不过,这项目本质上是试验性质的,要是真正的重要工程,根本不可能让他掺和。

  “我懂了!”祁光远笑着说道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祁光远又在金山县划出一块地,正式开工。一方面搞研发,一方面搞生产。

  国内正在推进军事改革,祁光远算是赶上了这波机会。

  他启用了一些人才,并让一个叫颜鸿烈的家伙当董事长。

  同时,还安排了一系列人事调动。

  之前通过刷赵立春,他积累了不少人才资源……

  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并不难。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