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0章 他更应该被叫做秦岭守护者

  第260章 他更应该被叫做秦岭守护者

  【近日,东煌学术界发生了两件大事。

  东煌御兽学院研究系学生陈文昊发表关于宠兽自然进阶的论文,引起轰动。

  次日,秦省御兽师陈渊上传的炎云隼统领至晨星品质的进阶条件通过审核,成为国内目前唯一的统领至晨星品质进阶条件。

  两项重大研究成果几乎在同一时间面世,而最耐人寻味的是两人为兄弟关系。

  一兄一弟,同时发表学术成果,这不经令人沉思:这世上真有在同一领域双双取得巨大成就的兄弟吗?

  抱着这样的疑惑,我来到了这个位于秦岭深处的小山村——宣和村。】

  看完第一段,陈渊单手托腮,陷入沉思。

  的确,他跟老弟的学术成果几乎在同一时间面世,难免会被质疑。

  一个是一步一个脚印,成长轨迹有迹可循,跟随老师深造数年,踏实努力的学术新星;

  一个是此前从未有过类似学习经历,横空出世的学术黑马。

  再加上两人的特殊关系,难免会出现“学术造假”的质疑声。

  昨天回宣和村的路上,周旭就向他讲述了学术界的反应,引起的巨大轰动自然不假,但更多的是铺天盖地的质疑声。

  陈渊不是研究员,没在学院深造,没在研究所工作,仅凭一人之力就破解一系列进阶条件,其离谱程度堪比中专女学生自学成为数学天才。

  陈渊理解这些质疑,并且坦然接受。

  他反正不用混迹学术界,无需在意学术界众人的评价,只是担心会对老弟造成不良影响。

  但转念一想,自己如今身份特殊,老弟也有宋教授照料,舆论肯定不会向对自己不利的方向发展。

  思绪闪过,陈渊继续观看。

  在接下来的段落中,范倩倩用大量篇幅描写宣和村的现状,并与过去的落后形成鲜明对比。

  陈渊忍不住嘀咕一声:“话题怎么还跑偏了?”

  好在范倩倩及时回到正题,通过与村民们的聊天讨论完成对陈渊的形象拼凑,陈渊还见到了对张浩的采访。

  【张浩:是的,我跟他从小到大都是好朋友,我们是能穿同一条裤子的友谊。

  张浩:他在我心中是一个堪称完美的男人,没有他,就没有今天的我。

  张浩:这家好运农家乐就是在他的鼓励下诞生的,如今入住农家乐可以免费租借一天宠兽,还有贴心的.】

  陈渊嘴角一抽。

  不愧是浩子,面对如此高规格的记者采访都能顺带打广告,这个商业天才你不当谁当?

  在接下来的内容中,范倩倩用第三视角非常客观描写出宣和村众人对陈渊的评价,中间穿插些许关于宣和村的场景描写,比如与村民亲密互动的暴云雀,高高盘旋天空的灰羽猎鹰等等。

  在文章的最后,范倩倩这样写道:

  【很可惜,当宝坤市御兽师协会王会长亲自送来牌匾的时候,陈顾问还没有回来。

  但我已经找到心中的答案。

  在御兽师们致力于培育训练出最优秀的宠兽,在象征御兽师荣耀的各项大赛中夺冠;陈顾问行走于秦岭间,穿梭于群兽中,以天为被,以地为床。

  在研究员们立志于发现与破解隐藏在宠兽身体里的无数秘密,为宠兽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;陈顾问巡视了秦岭的每一座山,他抓住了穷凶恶极的宠兽猎人,赶走了残忍嗜杀的雪云狼群,带回了成群的暴云雀,结识了一位位宠兽好友。

  他是秦省大风杯冠军,是无数秦省人公认的秦省第一御兽师;他在农场里种下一棵棵灵植,弯腰耕作,一棵棵大树拔地而起。

  他的身上有太多头衔,可于他而言,护林员这一职业具有更深的含义。

  正如秦岭的溪流从不止步于一座山峰,陈顾问的故事也不该被简化为新闻报道中的热点流量。

  当我们走进宣和村,见到人与宠兽相处的和谐画面,凝视那座沉默坚守于秦岭深处的小小农场,也许更该思考:在灵气复苏的全新时代,人类与宠兽,人类与大自然,或许更应该温柔赤诚。】

  看完范倩倩撰写的这篇文章,陈渊久久无言。

  相较于其他千篇一律,将讨论重点放在“学术两兄弟”与“学术作假”上的新闻媒体,范倩倩的这篇文章非常特殊,鹤立鸡群。

  全篇并未讨论“学术造假”,甚至没在陈文昊身上着墨半句,反而通过宣和村见闻与村民访谈娓娓道来,逐步完善自己的形象。

  自己虽未出现,但在读者眼中已是较为立体的形象。

  而在最后的总结中,范倩倩只字不提陈渊上传的进阶条件,她似乎并不关心背后的影响以及意义,反而将目光落在秦岭之上,落在看似平平无奇的护林员之上。

  这一切正如她的标题——御兽师?研究员?他更应该被叫做秦岭守护者。

  但凡通篇读完这篇文章,沉浸其中,就会不知不觉中得出一个结论:这样的人,绝不可能进行学术造假。

  陈渊往下翻阅,热烈的评论区映入眼帘:

  “通篇读完,只觉得五体投地。”

  “秦岭守护者当之无愧!”<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